原创观点 房产要闻 图说房产 楼盘导购 活动快讯 商情咨询 商业导购 本地商讯

阆中地毯公司织出东方软浮雕

2016-07-13 17:49:57         来源:南充日报    关键词: 手机看资讯 收藏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标题:巧手织出东方软浮雕

1.jpg

7月6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阆中市巴巴寺景区附近的银河地毯公司。走进车间,听不到一点设备的轰鸣声,纯手工织造,不仅让这家看上去并不“高大尚”的企业于1993年就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其丝毯织造技艺更是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纯手工织造1条丝毯20多道工序

虽然公司的产品早已声名鹊起,远销多国,但走进公司记者才发现,整个公司仅130多名工人,其中仅50多人从事丝毯制图、设计、染色和织造等工作,1条丝毯要经过20多道工序。

制图车间的田洪勇在公司从事制图工作已有25年,经他和同事手工绘制的彩图有7000多张。“以前全都是手工绘图。”田洪勇介绍,自2003年使用电脑制图后,手工设计图少了很多,制图车间也变成了地毯研究所,主要研究行业发展趋势,为生产服务。

化染车间里,15名工人各司其职,经过翻丝、并股、上色、保温等工序,将生丝染成后期编织所需的颜色。车间主任唐素琼介绍,这里可以生产制作上千种颜色,整个过程需要7个小时。

织造车间里摆满了机架,垂挂在机架上的丝线如同瀑布。织工的手指在其间上下翻飞,打结缠绕,再用小刀切线,一幅幅图案在丝线上逐渐显现。

邓秀华从事丝毯织造已经35年,只见她将不同颜色的丝线穿过茎线,再将丝线往外用力一拉,丝线就在茎线上打了一个紧实的结。邓秀华说,这种打结方法称为“八字打结”。

阆中市文化馆副馆长、非遗办主任邓小东告诉记者,这种古老而原始的技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织造技艺的再现。邓小东介绍,手工丝毯的主要参数为道,200道就代表1英寸丝毯里有200根纱线。

“1平方英尺要手工打结100万个。”邓小东说,全手工完成的道数越多,打结越多,图案就越精细,摸上去更有紧凑感。

建展示基地传承丝毯织造技艺

据相关资料显示,自明朝开始,阆中就出现了丝毯编织作坊。清中期,丝毯编织更是成为该市很多家庭的主要谋生职业。新中国成立前,阆中有张家花卉、薛家山水、大佛寺李家佛像等家族作坊10多家,一个家族数代人从事丝毯编织,经过累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并代代相传。

该公司董事长卢兴琼告诉记者,她见证了阆中手工丝毯的发展。1975年高中毕业后,她成为阆中县制线社的一名工人,并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先后到湖北、河南等地学习地毯编织技艺。1983年,卢兴琼成为阆中地毯总厂副厂长,也是当时当地最年轻的女性副厂长。在她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企业发展壮大,以优美的图案设计、精湛的编织技艺,被誉为“东方软浮雕”,产品畅销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高端市场。

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卢兴琼提出在农村建立地毯编织加工点。一时间,100多个加工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该市农村,一大批地毯编织的能工巧匠脱颖而出。1993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万人大厂无“围墙”》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2014年11月11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阆中丝毯织造技艺”榜上有名。

“近年来用工成本上涨,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企业产能出现了下滑。但在国内外依然有稳定的客户群,这与我们一直坚持全手工流程有很大关系。”卢兴琼说,从事制图、设计、染色、织造等工作的50多名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财富。

“阆中是国内目前唯一保留丝毯全手工织造技艺和300道以上精编技艺的地方。”邓小东介绍,该市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以蚕丝为原料,传承丝毯手工织造技艺的地区。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也因此入列四川省第五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卢兴琼介绍,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建立传习展示基地,将这门古老的织造技艺传承下去,让阆中丝毯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传奇。

编辑: 南充房产信息网
凡注明"来源:南充房产信息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推荐楼盘